国家级职业教育门户 m.lobakashop.com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地方动态 > 正文

广州立法打通职业教育阳关道 让职业教育成就更多精彩人生

作者:魏丽娜   来源:广州日报   发布日期:2025-11-04


国家发展改革委“十四五”时期教育强国推进工程项目——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轨道交通产教融合实训基地。

职业教育是培养技能人才的基石,前途广阔、大有可为。

为促进广州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培养创新型、技能型人才,服务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广州市职业教育促进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于2025年10月31日经广州市第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四十二次会议通过,待广东省人大常委会批准后公布施行。

《条例》明确规定,职业学校毕业生在落户、应征入伍、公务员招录、职级晋升等方面,与同层次普通学校的毕业生享有平等机会;国家机关、国企事业单位需安排一定比例实习岗位接纳职业学校的学生等。

打破壁垒:为每个学生提供平等的发展机会

技能人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时代发展需要大国工匠。

《条例》第三条规定,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将发展职业教育与发展普通教育放在同等重要位置。

“只有将两者放在同等重要位置,才能更好地推动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之间的贯通培养、融通发展,为学生提供更加灵活的学习通道和发展空间。”广州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负责人表示,这样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元化的教育选择和发展路径,促进教育公平,为每个学生提供平等的发展机会。

职业教育的核心价值,在于为不同禀赋、不同兴趣的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成才路径。为此,《条例》作出明确规定,要求市、区人民政府因地制宜、统筹推进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协调发展,推动职业学校与普通高等学校之间开展贯通培养,建立健全中等职业学校教育和专科、本科、研究生层次高等职业学校教育一体化培养机制;要求教育部门推动中等职业学校与普通高中学籍互转、学分互认、资源互通,打破学籍壁垒,让学生可根据自身发展需求灵活选择升学方向。

对于职业学校学生在就业创业过程中面临的“隐性门槛”与实际困境,《条例》从制度层面逐一给出解决方案:

一方面完善就业创业服务体系。要求教育、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建立健全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服务体系,通过举办招聘会、发布毕业生信息和社会人才需求信息、提供政策指导等方式为学生提供就业创业服务。

另一方面强化创新创业支持体系。要求职业学校建立健全学生创新创业支持体系,在课程研发、学时学分、师资保障、场地建设、知识产权保护、资金支持、奖励措施等方面,为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创造有利条件。

更关键的是消除就业歧视与隐形壁垒。《条例》第十一条明确规定,职业学校的毕业生在落户、应征入伍、就业创业扶持、公务员招录、企事业单位招聘、职称评审、职级晋升等方面,与同层次普通学校的毕业生享有平等机会。获得中级工、高级工以及技师、高级技师职业资格或者职业技能等级的技能人才,分别比照中专、大专、本科学历享受相关待遇。

破除障碍:奖励深度参与产教融合的企业

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在立法调研过程中,不少职业学校反映,校企合作机制不健全,导致学校‘引企入校’缺乏有效支撑;产教融合激励措施不足,也让企业参与合作的积极性难以充分调动。”法工委负责人坦言,这是当前职业教育发展中亟待破解的关键问题。为此,《条例》围绕激发企业参与积极性、完善融合机制、破除合作障碍等方面作出规定,推动形成多元协同、深度对接的产教融合新格局。

建立产教融合机制。明确教育、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发展和改革、科技、工业和信息化等部门应当推动职业学校与行业、企业建立产教融合机制,定期开展产教对接活动,组织职业学校与产业园区、企业、科研院所和其他社会组织,联合共建多种形式的产教融合平台。

完善产教融合激励措施。对本市深度参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在提升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就业中发挥重要主体作用的企业按照规定给予奖励;对经国家、省有关部门认定的产教融合型企业按照规定给予金融、财政、土地等支持。

扫清校企合作障碍。列举校企合作的具体内容和方式,为职业学校开展校企合作提供明确的法规依据。

产教融合的深化,对职业学校的专业设置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让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增强专业设置的灵活性与针对性?

《条例》为此建立“两报告、一目录”制度,要求市发展和改革、科技、工业和信息化等部门每三年分类编制发布产业结构动态调整报告和行业人才需求预测报告,市教育、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每三年制定公布本市职业教育重点发展专业目录。职业学校要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及时调整专业布局,优先发展本市重点产业相关专业。

《条例》提出,将实施职业学校名师名校长培养计划,本市国有企业、产教融合型企业、规模以上企业安排一定比例的岗位接纳职业学校教师实践;明确职业学校教师在职称评审、进修培训、课题申请、评奖评优等方面与同层次普通学校教师享受同等待遇。

未来,将有更多的技能大师、能工巧匠、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等高技能人才走进职业学校任教。

以制度创新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破局开路”

作为华南地区工业门类最齐全的城市,广州产业基础雄厚——在全国41个工业大类中,广州已覆盖35个,形成了多元协同、优势突出的产业体系。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广州产业结构正加速调整升级,从传统制造业向高端制造、智能制造、现代服务业转型的过程中,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职业教育的地位愈发凸显。

广州的职业教育资源“家底丰厚”:目前在穗职业学校在校生规模近90万人,约占全省职业教育在校生的1/3;其中,市属和区属职业学校在校学生约29万人,约占全省职业教育在校生总数的1/10,为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发展持续输送技能人才。

当前,广州职业教育正向内涵建设、质量提升转型,致力于提升职业教育综合实力和服务能级,为广州建设“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但同时也应清醒地看到,职业教育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诸多问题,如社会认同不足、师资力量薄弱、产教融合不深、校企合作动力欠缺等问题,仍制约着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通过立法破解发展难题、总结并巩固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成功经验,成为推动广州职业教育再上新台阶的关键举措。因此,《条例》在用地、资金、师资、实训等方面作出全方位保障,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持续动力。

“《条例》的制定,始终立足广州国家中心城市的定位,紧扣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现实需求,聚焦职业教育领域的痛点、难点问题,通过制度创新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破局开路’。”法工委负责人表示,这部法规将为广州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增强城市核心竞争力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也将为全国职业教育立法提供“广州经验”。

(责任编辑:zhaoq)

友情链接

 京ICP备0904892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6194号 联系方式

版权所有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网     技术支持:万合技术 博达软件

Baidu
map